我们今天聊个实在的话题,不管你是快退休了,还是已经退了,心里是不是总有个声音在问:我的钱到底够花吗?这感觉太普遍了。但好消息是,这个问题好解决,只要我们有个清晰的规划,主动权就又能回到自己手里。
所以本期,菌菌就带大家从CFP专业财务规划的角度,一步一步的把问题给拆开了,揉碎了看。目标就是把这个让人心里发慌的未知数,变成一个清清楚楚能抓在手里的计划。
来,我们先看个数字,保证让你精神一振:4年!你知道这4年是什么意思吗?
根据金融规划标准委员会的调查,那些没做过财务规划的人平均能在67岁退休,比有规划的人足足晚4年退休。想想如果你能提前4年退休,在身体好的情况下,能做多少自己喜爱的事情?
去旅游,去搞爱好,去陪家人,这完全是花钱都买不来的好事,对吧?好,本期菌菌就介绍5个思路,一步步带你搭出一个能让你晚上睡得踏实的退休收入计划。
第一步:规划退休医疗成本
首先问你个问题,你觉得退休以后最让你那笔养老钱心惊肉跳的是什么?
可能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股市跌了,但说实话,真正的大boss,那个隐形的杀手,其实是两样东西,躲都躲不开,还一个劲儿的涨价,没错,就是医疗和护理。
我们平时说的物价上涨,那个普通通胀率大概是3%,但是医疗和护理这一块,它的通胀率至少有4.5%。
你可能觉得,唉,不就差了1.5%吗?但你想想看,退休生活短则20、30年,这个差距就好像一个一直在滴水,关不紧的水龙头,一开始你不在意,可时间一长,它能悄无声息地把你辛辛苦苦攒的蓄水池的水都给漏光了。
我们再来个更具体的数字,Fidelity投资算过一笔账,一个65岁的人,从退休到去世,光是自己掏腰包的医疗费就可能要花掉约18万美元。而且这还是以今天的钱来算的,并没算上通胀。
而且这还没算上大头,护理费用。根据美国卫生部的数据,65岁以上的人里,10个有7个需要长期照护,无论是请护工到家里,还是到成人日间护理中心,或者住在疗养院。70%的几率这是什么概念?这就意味着这是基本不是万一。
根据2024年的数据,全美平均来说,养老院私人房间每年13万美元,日间护理中心每年7万美元,上门护工每年8万美元。这不是个小数字,考虑到4.5%的年通胀,这笔成本会越来越大。
解决办法
那怎么办呢?面对这么大的开销,我们也不是没办法,这有3条路可以走。
第一个是HSA健康储蓄账户。
如果你还在工作,这个真的值得重视。很多人觉得:我都快退休了,现在存还来得及吗?
根据JP Morgan的模型,一对夫妻从50岁开始,未来15年每年存满HSA账户(记得满55岁后每个人都可以存catch up),按7.5%的增值,到65岁时账户里会有约30万。这些钱基本够这对夫妻未来15年的医疗费了。

为什么效率这么高?因为HSA是美国唯一一种提供三重税收优惠的账户。首先,你存进去的钱可以抵税。其次,账户里的钱可以自由投资,买股票买基金都行,增值部分延税。最后,只要用在合格医疗支出上,取出来完全不用交税。从头到尾不交税,所以它是最高效的医疗储蓄工具。
怎么开户呢?只要你的医疗保险是HDHP(高自付额保险),就可以自己开户HSA存钱。
第二个是长期护理保险。
护理保险的价格主要取决于年龄和身体状况,越早买越便宜。
有人会说:我一辈子可能都用不上,买了不就是浪费钱吗?这个想法可以理解,但护理保险其实有两种选择。一种是纯保险型,确实跟车保险一样,没用上等于白买,但好在保费便宜。另一种带有身故赔偿,如果没用完或者没用到,剩余金额全部留给家人继承。如果不想白花钱,可以买后者,但注意这种产品有身体健康条件要求, 不是谁都能买。如果身体状态不好,保险公司不让你买,所以如果这个产品对你有吸引力,越早了解越好。
第三个换个养老城市。
最后一条路,咱们也可以把思路打开一点,有没有可能去一些生活成本、护理成本更低的地方养老呢?比如在中国二线城市,上门护工只要包吃包住,每月只需五千人民币。除此之外,或许还能找到更便宜的,但总的来讲,这个成本可以降低很多。
总之,医疗和护理费用要单独规划,不能靠一般储蓄来应对。否则你会发现,它们会消耗得比你想象得快得多。
好啦,把最大的开销这个拦路虎给解决了,我们就可以踏踏实实地进入下一步了。
第二步:建立保证收入流
在很多人看来,整个退休规划的核心,是怎么给自己造一个退休工资单,一个每个月都准时到账,而且能陪你走到人生终点的稳定收入。为啥这事儿这么重要?答案很简单,因为咱们现在活得是越来越长了。我们看看JP Morgan的这个研究,一对65岁的健康夫妻,两人里头至少有一个能活到90岁的几率高达73%,活到85岁的可能性高达90%。

这就告诉我们,你的退休计划不能只按10年8年算,得奔着20、30年甚至更久去准备,钱得比人活得长才行啊。因为万一钱提前花完,就只能靠社安金过日子了。根据2025年最新数据,美国平均社安金是每月2008美元。对很多人来说,可能远远不够。
而且千万别以为社安金很好领。要月领2008美元,你退休前的年薪需要大约9万美元左右,而且要保持差不多这个水平35年。这就是为什么社安局官网都告诉大家:别完全依赖社安金,它只能提供你上班时收入的25%-30%左右。
所以关键是什么?你需要一笔稳定的、保证的月收入,专门用来支付吃饭、房贷、保险这些必须的开支。不管股市涨跌、经济怎么变,这笔钱都在。
解决办法
坦白说,能做到这点的金融工具非常有限。菌菌分享三个最靠谱的:
第一个是Pension养老金。
如果你有pension,这是最直接的稳定收入来源,所以它的含金量真的极高。不少朋友想让菌菌讲讲pension,怎么拿钱最划算。但pension的规则因人而异,教师、警察、公务员、军人的都不一样,很难给统一建议。
更复杂的是,pension有很多选择要做:一次性全领,还是按月领?按月领的话,要不要加配偶的名字,这样配偶也能继续领钱?然后要不要加死亡赔偿?还有要不要加通胀调整选项呢?这些选择会直接影响你每月能拿多少,差别可能是几十万。更重要的是,有些pension可以让你花钱买service credit,就能有效增加以后每月的退休金。到底该不该买,或者买多少最划算,这些都是能计算出来最好选择的。
所以如果你对自己的pension有疑惑,强烈建议预约个咨询。一个顾问不光能解释规则,还能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和理想退休年龄,算出不同选择下所对应的月收入。这样你就是拿着真实数字来做决定,而不是凭感觉。
第二个是年金Annuity。
在美国的金融系统里,能提供保证收入的只有3种:社安金、pension和年金。这不是菌菌说的,这是美国社安局官网和CFP官方都认可的,所以如果社安金和pension不够,想要同等级的保护,年金就是你仅有的选择。
但值得一提的是,年金分很多种,只有收入年金可以提供社安金同等级的保护。
简单说,收入年金就是用一笔钱换取终身的固定月收入。你把钱交给保险公司,保险公司就答应每个月给你一笔固定的钱,一直给到你去世。这笔钱是保证的、固定的,不管股市怎么涨跌、经济怎么变化,都不会少一分钱。
你可能会问:为什么我不直接靠投资组合自己取钱呢?答案是,因为投资组合随时可能因为市场波动而缩水,但年金不会。这就是年金最大的优势,确定性。
收入年金主要分两种。如果你已经退休或者马上要用钱,买Immediate Income Annuity,能立刻开始领钱。如果还有几年才退休,买Deferred Income Annuity,这段时间你的钱可以根据你选的投资选项增值,你想要更多增值就多买点基金,保守就按固定利率收利息,只要最后账户金额更多,能领的自然也更多。
这个工具的关键优势是:一旦开始领钱,你完全不用操心,钱就会按时到账,就跟社安金或pension一样。它的核心价值就一句话,花一笔钱买一个我的钱永远花不完的安心感,就是这么回事儿。
第三个是房屋出租。
房租收入确实能提供较为稳定现金流,但是呢,你得操心,找租客,修东西,各种麻烦事儿,风险也相对高一些。
相比之下,pension和年金一旦开始,你什么都不用管。所以很多有房出租的人,依然会搭配一些年金。有的人甚至因为厌倦了麻烦事,或者觉得精力大不如从前,而把房子卖了换成年金。
但这不是说年金就是最终的解决办法。金融工具本身没有好坏,只有适不适合你。关键是你要问自己:你是否有足够的精力去管理?或者付费让别人帮你管理?哪种方式更贴近你达成安心退休的愿景?选择权在你手里,只有它符合你的退休方式时才值得考虑。
JP Morgan研究:保证收入重要吗?
但无论你是怎么选的,要知道,保证收入在退休规划中是非常重要的。
JP Morgan做了个研究,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。他们对比了保证收入占比不同的退休家庭们。什么是保证收入占比呢?就是社安金加上pension加上年金,这些你每月固定能领到的钱,占你总退休资产的多少。研究发现,保证收入占比越高的家庭,反而更敢花钱。保证收入占比中等的家庭比占比低的,每年平均多享受27%的生活支出。保证收入占比高的更夸张,平均多享受42%的生活支出。
而且这个结论在100到500万的退休资产规模里都一样成立,并不是个例。


这是什么意思?退休后有更多保证收入的人,更敢花钱去享受生活了,不会选择省吃俭用。同样的资产,他们的日常开销能高出27%到42%,这说明什么?这说明真正的财务自由不光是你银行里有多少个零,更是你心里那份踏实感,你知道有那么一笔钱风雨无阻永远都会来,这份确定性才是让你敢花钱的底气。

好,你看有了这个保底的收入,咱们心里是不是就踏实多了?那剩下的钱咱们就可以用更从容的心态来打理了。
第三步:应对通胀
美国的长期通胀是3%,看起来不多。但30年下来,100美元,它只够买41美元的东西,一半儿多就这么没了。
所以你需要通胀调整,这个社安金自带。然后很多pension和年金也能加这个选项,只不过一开始每月领取的额度会降低,所以人们通常会在这个上面做取舍。如果你觉得你的投资组合可以作为解决通胀利器,就可以不加。
除此之外,在投资组合里也需要有一些能跟上通胀的投资,比如:价值型股票、美国国债、REITs房地产相关证券、股息基金这些。目的不是为了爆炸式增长,而是适当抵御通胀。当然,这些也都是浮动的,会跟市场一起涨跌,所以得根据你的风险承受能力来安排。
比如黄金,理论上能抵御通胀,但千万别把它当成短期炒作工具。菌菌有个朋友前段时间看黄金涨势好,偷偷把明年要用来交税的好几万全买了黄金基金,觉得还有半年能赚点外快。刚开始确实不错,涨了6千开心极了。没想到几天后急转直下,每天都在赔钱,焦虑得不行,在经历了1周没好好睡觉的情况下,赔了3千就全卖了。这就是拿长期投资当短期炒作的结果,因为当你要用这笔钱的时候,它哪怕5%的小跌,都会让你无限焦虑。因此,如果你真的想用黄金来应对通胀,应该是长期持有,不要指望它能快速暴涨。
第四步:保持增长潜力
很多朋友以为退休自然要更保守,找些低风险能抵御通胀就够了。但这其实是个误区,因为太保守也是风险,你的钱不但会被通胀慢慢吃掉,失去长期增长的机会。但太激进了也不行,市场波动时损失会很大。
所以关键是找个平衡点。考虑到退休生活可能长达30年甚至更久,你需要既有增长潜力,风险也在可控范围内。
那怎么办呢?
CFP官方非常推荐的一种方法叫做3 Buckets Rule。简单说,就是把你的钱按什么时候要用分成3个桶。
第一个是短期桶放1到3年内就要花的钱,这部分要保守,主要放现金和稳定收益的债券。
第二个是长期桶放10年内都用不着的钱,这部分可以更激进,配置更多股票和增长型基金。因为时间长,即使有波动也能恢复。
第三个是中间桶放3到10年可能要用的钱,说实话最难拿捏的就是中间的这个桶。很多人觉得就是比长期更保守,比短期更激进呗,可是除了调整组合变得更平衡,中期水桶还能怎么配置呢?这里菌菌想介绍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的工具,叫RILA。
RILA虽然名字里有annuity这个词,但它跟前面讲的收入年金完全没关系,因为它不提供固定收入。RILA只是个风险管理型投资,能让你跟着指数基金一起涨,但帮你减少赔钱风险。就像你在IRA里买股票基金一样,你也可以买RILA。
简单说,股市涨的时候,你能从蛋糕中分一杯羹,可万一市场掉头向下,有张安全网能给你接住,为你减少一部分损失。所以这特别适合中期水桶。你既可以追求增长,也不会因为激进而在市场波动时睡不好觉。
这个工具分为有费用和无费用两个版本。低利息时期,付费版本的条件更受欢迎。但现在我们在高利率环境,无费用版本的条件已经非常有竞争力,如果你对这个工具感兴趣,现在是个不错的了解时机。
菌菌已经做了4期节目详细介绍了4种不同的RILA,优缺点和适合哪些人群都有讲。如果你3-10年的中期桶不知道该投资什么,可以去看看。
RILA的标普500版本、科技ETF版本、Step Up市场不涨也赚钱、Dual Direction涨跌都赚钱。
另外,菌菌想说没有任何一个金融工具是完美方案,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,有不同的好工具值得去挖掘。
但万变不离其宗,管理退休投资有个核心原则:首先你要让自己的基本生活开支有保障,所以有足够的保证收入,如社安金、pension和年金这些很重要,因为它是地基。有了稳定的地基,你就敢对投资组合更激进一些。因为这部分钱不是你的生活必需品,即使有波动也不怕,你有足够的时间等它涨,所以不需要急着把它卖掉补贴生活。
反过来,如果保证收入不足,你就需要对剩余的投资更谨慎。用三水桶规则来分类,对于风险承受能力有限的部分,就要考虑RILA或其他风险管理工具。这样既能有增长潜力,又不会被风险吓到。
所以总结一下:不要一路保守,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管理风险。3 Buckets Rule,加上足够的保证收入,这个组合更能让你安心享受退休。
第五步:安全的提款策略
安全的退休金提取比例是多少?如果你的投资组合是40%债券60%股票,想确保储蓄能撑过30年,建议是提取率不超过4%。但如果退休生活可能长达30-40年,就要降到3%以下。但这些都是一般参考,方便人们自己有个大概取款目标。实际上,取款率会根据你有多少保证收入,以及账户需不需要交税等等一系列因素而变化。
关键是,你可以通过调整这些因素,比如账户里买什么能省税、以及怎么安排提取顺序,来提高你的取款率。这就是为什么需要一个实际的计划。
最好找个专业的投资规划师,根据你的理想退休年龄和生活方式,他们会给你具体的建议,每年取多少、从哪几个账户取、怎么既满足RMD又少交税、投资组合怎么调整。这样你就不是凭感觉在管理退休生活,而是拿着清晰的数字和方案来行动。
我们今天聊了这么多数字,这么多策略,这一切表面上是在管钱,但骨子里其实是在管理我们的焦虑,最终的目标是给自己换来一份心里头踏实和平静的退休生活。那做规划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呢?我们再用一个数据说话,T. Rowe Price的调查显示,做过专业退休规划的人中,62.5%对自己的财务前景更有信心。这还没完,那些有退休规划的人跟没规划的人相比,对自己财务未来的安心感足足高出3倍。
所以如果你想要增加你的财务安全感,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一个清清楚楚的规划。
总结与行动建议
最后菌菌想请你想象一个画面,想象一下退休后的某个下午,你和老伴在某一个国家度着假喝着茶,你心里头特别宁静,完全不用去担心股市是涨是跌,也不用算计度假时花的太多那下个月的钱够不够花。
这,就是菌菌想为你达成的,所有的规划和细节,都是为了享受更安心和自由的退休生活。
如果你已经很清楚自己的情况,那可以根据这5个建议,开始行动了。
但如果你有些拿不准,比如不知道要存多少钱、不确定保证收入够不够、或者想要一个完全根据你家情况设计的退休方案。只需用视频下方的链接,预约咨询。我们会跟你一起,理出最清楚的方向。
我们下期再见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