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期内容提到:菌菌最爱熊市,最爱大跌,跌的越多越兴奋。因为只有跌的时候才是友友们赚钱的时候!
很多小伙伴表示非?常?不?解?
由于上期BlackRock明示了现在不是抄底的时候,那小伙伴们该靠什么赚钱呢?
身边的真实故事
同事的父亲曾在纽约华尔街工作,然后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被裁员。之后他选择在Arizona亚利桑那州购买了50套房子。买时很便宜,每套没到$5万,而现在每套$40万+。
你没有看错,8倍!
50套房子算是个极端案例了。
同事的姑姑看自己的弟弟买了那么多套房,也很眼馋,所以她也捡漏买了2套,资产也多了$70万。
实话说他们买房子的时机并不是所谓的“最低点”,也不是最便宜时候买到的,but who cares?
资产
菌菌懂每个人都想做那个有幸买了50套房的人,但觉得自己应该没有那么大的魄力,其实魄力和财力是需要匹配的。
财富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,你有买2套房的财力,几年后那2套房就能让你更上一层楼,让你有更大的魄力囤更多资产。但如果你什么都没做,那$10万现金还是攥在手里,只会因通胀变得更不值钱。
相反,股票很便宜,几百几千就属于股价高的了,不需要你一次性拿出大笔资金。从房产的例子我们也能在股票中得到结论,想要赚钱:50股>2股>手拿现金。
股票其实跟房产一样,手里拿着的数量越多,日后涨起来,你与别人的差距就越能拉开。牛市中人人都是股神,但“大股神” 从熊市就开始买,以便宜的价格囤了一堆,而“小股神” 手拿着现金等涨了许久才敢买,这就是两者的区别。
资产也是要靠数量取胜的。
时机
前面菌菌也说了,他们两家买房时也不算是最低价,但是有个重点:他们是在房价跌的时期买的。
这就好比买衣服时刚好碰上打折:
有些人看到自己喜欢的衣服刚好30% off,就下手了。虽然有可能有一天50% off,but who cares?
买到就是赚到,万一不会再打折了呢?万一没有自己的尺寸了呢?万一有残次呢?有太多万一了。
即使你已经买了,这家店却在日后真的打折到了50%,你依然是开心的。因为你可以在这家店再以50% off的价格入几件好东西。
买股票也是一样的。没人知道今天的折扣会持续多久,未来会不会有更多折扣。你只需要知道:如今已经20% off,买到就是赚到。等跌的再低的时候,挑好东西继续买喽~
囤资产的重点不是买定离手,而是需要你不断的投入才对。
最佳时机
下图展示了三个人在2007-2009年熊市中的不同做法:

绿色:觉得金融危机好可怕,股票全抛拿现金,10万在10年后的2020年变成5万7。
深蓝:在金融危机时抛售,时隔一年后再次入场,10万变成19万5
浅蓝:在金融危机中躺平,完全不管已买的投资,10万变成29万9。
结论:已购的投资没必要理它,等“最佳时机” 进场有可能让你错失更大的利润。你只需投入新的资金,在跌的时候缓缓购买便宜货就好了。
预见未来
2019年10月,菌菌发过美股将遇寒冬预警文。列出了几个较为重要的金融危机导火索,包括各种自然人为导火索。也告诉了大家狂跌的时候记得买买买。【原文传送门】
后来2020年3月,疫情让美股暴跌熔断3次。
2020年11月,菌菌发过美国房市泡沫2.0的文章,提到过“美联储升息(Powell说或许要等到2022年底):升息后,机构可能会开始大量抛房子和股票,转移到债券等固定收益投资。升息后,房贷利息升高,抢房热也会开始冷却。”——此段为文章原话。【原文传送门】
如今2022年初美联储升息,年中房市已开始冷却。
预测
这说明菌菌会精准预测未来吗?当然不是!
这只是简单的因果关系。经济中存在很基本的“因为xxx,所以xxx”
各种人为的政策形成经济和股市的轮动,但除此之外还会有各种意外介入(如疫情,自然灾害)。
人为+意外=没人能精准预测,股市的底在哪?房市的底在哪?
即使是专业的人也只能分析个大概,永远无法精准预测。
因此,迷恋“抄底”没意义。
重点来了
美股下跌时的赚钱逻辑,你只需要鉴别两件事:
(1)你喜欢的这件东西,是不是在打折了?
(2)打折期间,你有没有囤更多?增加数量?
只要以上回答都是yes,你已经在扩大资产的捷径上了。
无论是房产还是股票,任何会增值的东西这个方法都适用!朋友,你赚钱的时代来了!
想知道如何利用现在的市场,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理财规划的小伙伴,可在下方申请咨询
更多精彩内容
Page [tcb_pagination_current_page] of [tcb_pagination_total_pages]